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与此同时,煤炭等传统能源增产增供和绿色转型并行推进。能源技术加速创新、能源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我国能源转型将持续向纵深挺进。多个能源顶层设计和分领域规划将出台;在全力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包括绿色低碳技术在内的清洁能源项目投资比重有望进一步增加。
能源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据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透露,在全力保证能源安全的同时,2022年将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将落地。抓好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积极稳妥发展水电,加快推进西南地区龙头水库电站建设,核准开工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计划建成福清6号、红沿河6号等新增装机367万千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具备可靠条件的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多个能源顶层规划设计将在2022年出台,包括《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及各分领域规划等。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认为,未来电能将逐步取代其他能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其中,绿电即非化石能源发电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发电方式。
“风光高比例装机的情况下,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当下的一大挑战。”李俊峰表示,要加快煤电的转型步伐,加强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普遍服务,提前部署一批碳中和的示范区域。此外,能源转型过程中也离不开价格机制的转变。
能源科技创新加速推进
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已成能源转型的“加速器”。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终端能源再电气化等趋势加速演进。
我国能源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为全球首台;自主研发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关键核心技术迈出重要一步,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
我国能源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国家电投山东核电的“暖核一号”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投运,海阳因此成为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全国首个基于5g通信的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应用落户河北张家口地区配电网,能源能源5g应用发展提速。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厚良看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关键是要围绕能源有效开发、能源清洁化、能源利用三大领域,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攻关力度,推广示范应用,推进成果转化,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能源技术攻关重点已提上日程。根据国家能源局工作安排,将重点推动燃气轮机、核电、可再生能源、油气、储能、氢能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力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取得突破。
此外,还将着力构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数字化技术创新。加快5g、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探索氢能、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发展新模式。
清洁能源投资大幅提升
绿色低碳转型给清洁能源市场带来大量投资机会。以光伏产业为例,据机构不完全测算,仅在2021年上半年,硅片、电池片、组件端扩产总规模达到390.4吉瓦,投资总额超716.58亿元。在新能源四大分支“风光水核”中,光伏是增速最快、营收规模最大的板块。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介绍,2021年上半年,不少银行的绿色信贷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远快于整个信贷的增速。绿债方面,2016年启动后,5年发行了1.3万亿元的债券,2021年前3个月同比增长100%。
中央系列支持政策将进一步催化市场。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将重点用于能源等领域;央行也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清洁能源等碳减排重点领域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地方也储备了大量清洁能源项目。云南力争“十四五”时期开工建设超5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辽宁“十四五”时期规划了48个重大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超8000亿元,涵盖风电、光伏、核电、抽水蓄能、天然气、氢能、清洁取暖等领域。
“‘双碳’目标下,预计2022年绿色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将进一步增加。风电与光伏产业,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资额近万亿元,这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说。